我就是本尊:大圓滿除障之道

你以心觀心,
照見念頭全都是一味心性的遊戲。
心什麼也沒有,
了無中心與邊際,了無過去、現在與未來,
空愣愣、明燦燦。
NT$352
NT$440
商品編號:
供貨狀況: 尚有庫存

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

加入最愛
商品介紹

在心續中播下實證的種子 



文﹧措尼仁波切(Tsoknyi Rinpoche 



自性已具足三金剛與三身



在踏上法道之時,修行者必須領受能熟灌頂,以作為踏上法道的不共入口。修行者在領受了能熟灌頂之後,就可以接受能使人解 脫的竅訣。



領受能熟灌頂的目的是什麼?在你的心性(佛性)之內,本就已具足了三金剛,而這即是灌頂本身。當我們解釋「本然狀態」 natural state)本身時,「基」具有證悟的身、語、意的自性。它無須任何的灌頂,就已經具足三金剛,因為佛性本身即是證悟的 身、語、意身是體性,語是自性,意是(大悲)力用。如此一 來,三身在「基」之內任運自成。



儘管如此,我們仍然未能認出自己的心性。由於俱生無明、遍 計無明、因體性同一無明三種無明之故,體性金剛身陷入迷惑而變 成一般之身;自性金剛語陷入迷惑而變成一般的音聲;(大悲)力 無別金剛心之自性陷入迷惑而變成一般的二元心。我們一般的身、語、意其實具有三金剛的自性,但是由於三種無明的緣故,我們無法明了自己的本性,身、語、意因而變得顛倒迷惑。



簡而言之,我們已經墮入迷惑之中。隨著妄相漸漸地開展,我 們依次地下墮至無色界與色界。我們在三界的顯相之中遊蕩,完全 忘記了我們的自性具足三金剛與三身。當我們執取於顯相時,這些 妄相堅實化,直到我們體驗到目前的身、語、意。



每當眾生對感知者(能執)與被感知者(所執)生起二元分 別的執取而投生於一個新的身體時,諸脈首先形成。在諸脈的基礎 上,「氣」(風息)開始移動,與新形成的諸根連結,繼而擁有眼 識、耳識等其他根識。在這一切之內,即使諸顯相不具任何實體, 它們卻顯現為具有實體。儘管三身是我們的真實自性,但是因為迷 惑之故,我們把一切諸法感知為三界的風景。



當我們經由與一位真實且具德的上師結緣而進入金剛乘的法道 時,我們的處境就是如此。這樣一位上師的心續已經透過實證而解 脫,並且能夠透過他的大悲力用而使其他眾生解脫。藉由與這樣的 上師結緣,我們就能夠受到加持,認出位於「基」之內的事物證悟之身、語、意的種子,而這些種子其實呈現為三金剛與三身。 在這個脈絡之中,這些種子是指能夠使我們目前的身、語、意在 「基」之內「復原」的加持力。



在一位具德上師的跟前領受證悟身的灌頂之後,弟子的尋常身 因而被賦予權力而成為金剛身,證得金剛身的種子也因而被種在弟 子的心續之中。藉由領受證悟語的灌頂,弟子被賦予力量,得以實 證金剛語的不息功德。請瞭解,「種子」、「力量」、「加持」三者 都具有相同的意義。領受證悟意的灌頂,離於心的造作,這種下了 回歸金剛意狀態的種子。金剛意的狀態即是指本智(藏yeshe)的無 為法界。這些是領受證悟身、語、意灌頂的原因。(節錄)

▓內容簡介
若把修持佛法當作一種心靈療法,追求「好受、好過」的生活,你朝向的目標即是輪迴。若你是為了淨除惡業與障蔽,了知一切身心的苦樂、憂喜感受與念頭皆是心的遊戲,認出本具的心性,那麼,你的目標即是趣向解脫。
本書主要宣說的法教即是岡波巴尊者所強調的「願道斷惑」,內容架構則是以修行者趨入金剛乘的修持順序為本。藉由領受灌頂與修持本尊法等「道」,我們斷除將身心等顯相執為實有的串習,而證得解脫。
第一部「能熟」,解釋「灌頂」的意義與重要性。當我們從具德的上師處領受灌頂而成熟,在身、語、意當中種下實證的種子後,我們便有能力進入已然存在的「基」(佛性)之中。
第二部「解脫竅訣」,是包含前行法的教授。共的前行法使我們轉心向法;不共的前行法則始於皈依並結合大禮拜或發起菩薩心,在徹底降伏粗重的我執煩惱後,我們便能領受大圓滿的直指竅訣,認識大圓滿之見。
第三部「正行」,說明「本尊法」的修持,其中包含生起次第、觀想本尊、持誦咒語、薈供與圓滿次第。甚深的生起次第使我們能夠透過本尊、咒語、三摩地三壇城的形式,認出本尊是一切色相的自性,咒語是一切音聲的自性,三摩地是意的自性,而能即身證悟;圓滿次第則令我們了悟本尊無異於自身本就已然證悟的佛性。
第四部「結行」,涵蓋薈供與迴向。我們供養食子以驅除障蔽的勢力,藉由舉行薈供,而與所有的傳承上師、空行、護法和諧共處。在秘密的層次上,我們體驗諸法為清淨,諸法都是和諧一致的。
本書也包含了修持上師相應法、金剛薩埵法、獻曼達等法教,這些修持法門都結合了大圓滿的見地,而大圓滿即是金剛乘的頂峰。

【作者簡介】
蓮花生大士、頂果欽哲仁波切、祖古烏金仁波切等
本書作者包括:蓮花生大士、吉美林巴、蔣貢康楚仁波切、頂果欽哲仁波切、祖古烏金仁波切、策列那措讓卓大師、敦珠仁波切、邱陽創巴仁波切、確吉尼瑪仁波切、明就仁波切、措尼仁波切、宗薩蔣揚欽哲仁波切、祖古東杜仁波切、索甲仁波切、阿德仁波切、喇嘛菩策貝瑪札西。有關作者的簡介請見本書附錄〈各章作者簡介〉。

【彙編者簡介】
瑪西亞.賓德.史密特(Marcia Binder Schmidt) 
美國女性,中學時代即參與街頭示威遊行,成長於嬉皮公社,自認血液中流著吉普賽的基因,也是一位馴馬師與環保人士。追隨過許多著名的成就上師,其中包括了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,並在其座下擔任侍者十七年。對現代學佛者而言,她以這樣的身分、角色與思惟,對於想要追隨古老上師傳承的學習者而言,提供了相當寶貴的經驗。

【英譯者簡介】
艾瑞克.貝瑪.昆桑(Erik Pema Kunsang)
出生於丹麥,是一位著名的翻譯家既佛學老師。他與同是翻譯家的瑪西亞.賓德.史密特(Marcia Binder Schmidt)於尼泊爾加德滿都成立「自生智翻譯暨出版社」(Rangjung Yeshe Translations and Publications),他所翻譯的藏文文本與口語教授超過50本。他所主持的其他計畫包括「自生智維基」(Rangjung Yeshe Wiki),以電子出版的形式彙編佛學術語,作為藏文與英語之間的橋樑。自1970年代晚期以來,艾瑞克一直擔任祖古烏金仁波切及其子嗣的助理與譯者,積極地促成實修傳承的上師們前往西方社會傳法。他目前居住於丹麥。

【譯者簡介】
項慧齡
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系學士,英國史特靈大學出版碩士,從事翻譯多年,譯有《修行百頌》、《大圓滿之歌》、《如是》、《你可以更慈悲》、《如來藏,藏如來》、《立斷》等書。目前與家人定居美國西雅圖。


圖書出版品
ISBN/EISBN 9786269710263
規格說明
運送方式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