菩提心起

達賴喇嘛給初發心修行人的第四個錦囊

點燃一盞菩提心燈,
以大悲為燃油,
以大願作燈炷,
散放大智的光芒,
驅散成佛路上無邊的煩惱黮闇,
這盞珍貴的菩提心燈指引我們證得正覺。
NT$384
NT$480
商品編號:
供貨狀況: 尚有庫存

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

加入最愛
商品介紹

最崇高的慈心是希望眾生能夠享有最崇高的安樂



結合慈心與對「無我」的理解,就能摧毀一切的占有欲。最崇高的慈心,是希望眾生能夠享有最崇高的安樂,因而想要對他們展現一條能夠止息苦的道路——佛陀所了證並教導我們的道路。



修習大悲心,能生起願成佛的菩提心



大悲心覺察「眾生正在受苦」這件事情令人無法承受,因而希望為其減輕苦難,引導他們邁向涅槃。這大悲心為菩薩所獨有,是菩提心之因。透過修習大悲心,當你立誓成為一切眾生的指引時,便能毫不費力地生起以願證得無上圓滿正覺為自性的菩提心。



想要獲得快樂,必須先調伏我愛執



我們所遭遇或體驗的一切,其實是阿賴耶識之中的種子所造。為了他人批評我們或偷走我們所擁有的財物而生氣,這並不恰當,這些事情之所以會發生,都是由於自己過去由我愛執所滋養的業種子如今成熟而感果。如果想要獲得快樂,必須做的是調伏我愛執,使它無法引發我們造作惡業。



思惟菩提心,能轉化身苦與心苦



增長菩提心並不容易,不過,那是我們最值得去努力的事,必須持之以恆,以熱忱與安忍防止自心掉入沮喪的情緒中。為了那些困難而擔憂,只會消耗我們的精力;沉陷在過去之中,毫無意義。如果在受苦時能夠思惟菩提心,心苦將能減輕,而藉由生起悲心,我們的身苦也能轉化。



初發菩提心包含立定大願



菩提心的基本所依是三種心:(一)大悲心;(二)大智心;(三)大願心。在三者之中,以大願心為首,它是大悲心與大智心的所依,讓我們得以幫助眾生獲得解脫。因此,初發菩提心包含立定大願。


∎內容簡介
敞開你的心,生起利益眾生的決心——菩提心,你將真實地踏上成佛之道!

菩提心是什麼樣的心?

它是為了利益一切眾生而證得正等正覺的發心。華嚴經中說:「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,因於眾生而起大悲,因於大悲,生菩提心,因菩提心成等正覺。」可見少了菩提心就不可能成就佛果。

本書的內容涵蓋所有與菩提心有關的面向,達賴喇嘛尊者援引巴利語傳統與梵文傳統的經論與成就者的著作,並舉漢傳佛教與藏傳佛教的論典,詳盡地解說菩提心的定義、菩提心的種類、增長菩提心的方法等,強調菩提心在成佛之道上的重要性。最後,尊者提出「修心」的教法,教導我們如何直球對決我愛執與我執,奉獻生命引領眾生邁向正覺。

在本書中,尊者從生起菩提心的前行「四無量心」開始,教導我們能以慈、悲、隨喜、平等的正面心態來面對他人,它也是為利益眾生而願成佛的利他意樂,這種利他意樂能策勵修行者生起菩提心。那麼,要如何鍛鍊菩提心呢?尊者提到兩種法門:(一)七因果教授;(二)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。「七因果教授」教導我們思惟一切眾生都曾做為自己的父母,而生起發願成佛以解脫一切眾生的菩提心。修習「自他平等與自他相換」,則是從自己與眾生平等以及將自己與他人相換的角度,而生起菩提心。

菩提心要依於大悲心、大智心、大願心才能成就。當我們因幫助他人而恐懼自己是否會因而受苦時,尊者特別提醒我們,要明白眾生如水中月,空無實有,以此遣除恐懼以及對「我」的貪執,將能更有勇氣走向眾生。這是尊者從大悲心中流露出的切切叮嚀。

第二章 菩提心的利他意樂

*什麼是菩提心?
藏語「byang chub」(菩提)與「sangs rgyas」(佛)
以了證空性的智慧生起菩提心

*菩提心之因
內因與外因
盡除粗分與細分的障礙
圓滿自他的目標

*菩提心的利益
為自心帶來快樂與平靜
對付仇敵的最佳方法
為大社會帶來平和
斷除障礙,證得佛果

♦作者簡介
﹡第十四世達賴喇嘛 比丘丹增.嘉措(Tenzin Gyatso) 

第十四世達賴喇嘛本名丹增.嘉措,1935年生於青海省安多,兩歲時被認證為第十三世達賴喇嘛的轉世。1959年流亡印度,在達蘭薩拉(Dharamsala)成立西藏流亡政府至今。達賴喇嘛為中藏和平奮鬥,於1989年榮獲諾貝爾和平獎。此外,他更放眼世界,關懷地球,致力提倡慈悲、寬恕、包容、知足與自律等以佛教為本的價值觀,促進世界各大宗教傳統之間的和諧,為人類的心靈幸福不斷地努力。曾三度來台弘法,在台也擁有廣大具信弟子。
◎達賴喇嘛相關著作
眾生出版:《達賴喇嘛說金剛經》、《收拾書包成佛去!》、《如來藏,藏如來》、《達賴喇嘛說止觀》

﹡比丘尼圖丹.卻准(Thubten Chodron)

比丘尼圖丹.卻准是達賴喇嘛的美籍弟子,1977年成為佛教比丘尼,經年在美國各地巡迴弘法。她成長於美國洛杉磯,1971年畢業於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歷史系,之後在南加州大學擔任研究員。在亞洲、歐洲與美國進行多年的研究與傳授佛法之後,她在華盛頓州創立舍衛精舍(Sravasti Abbey),並且擔任住持。她是一位廣受歡迎的演說者,以實際可行的方式,說明如何把佛教的法教應用於日常生活之中。因此成為數本暢銷書的作者,其中包括《我想知道什麼是佛法》(Buddhism for Beginners),同時也是堪蘇爾.蔣巴.德卻(Khensur Jampa Tegchok)的著作《洞見空性》(Insight into Emptiness)的編輯。


♦譯者簡介
﹡呂家茵

輔仁大學新聞系、英國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碩士。曾任英文新聞編輯、記者,現職大學講師。譯有《修心:七種自利利他的「心靈煉金術」》、《活哲學:12位大師的「生命復甦術」》、《達賴喇嘛說金剛經》、《願惑顯智:岡波巴大師大手印心要》、《貴人》等書。

圖書出版品
ISBN/EISBN 9786269549856
規格說明
運送方式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