★ 集結喇嘛梭巴仁波切與其上師教導之精髓 ★ 針對現代生活主要的臨終情境,提供實修指引 ★ 從臨終前數月到心識離開身體後的49天,提供完整的修持儀軌
有一天,我們親愛的人,和我們自己,都會和生命說再見, 除了悲傷,還有些積極的事可以做, 讓親人和自己一路好走。
在這重大時刻,如何安定穿越生命邊界,如法的走得好,去好地方? 本書中,喇嘛梭巴仁波切以佛法的智慧,提供了許多實用的操作方法, 幫助我們「無畏面對死亡」, 請現在就熟悉這些「人生大事」必備智慧! ■內容簡介 在這本手冊中,喇嘛梭巴仁波切針對如何在我們所愛之人死亡的前、中、後階段提供協助,給予了大量的建議。 本書的開端向讀者介紹「如何思惟死亡和轉世?」與「我們如何從此生前往彼生?」,接著再陸續展開本書收錄的87項修持;第三部開始「死亡前數周、數月的修持」細分成六個章節,含括59項修持;第四部「呼吸停止後數小時至數日內的修持」則包含了另外17種修持,以及數個前文已提及的修持;其餘的11種修持以及前文提及的一些修持,則建議在心離開身體的幾週內修習。 |
導言 我們必須為死亡做好準備
我們可以給予他人最好的禮物 如果有一天,一位你所愛之人忽然離開人世,而你卻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,你將感到茫然而不知所措。最近,有位佛弟子向我講述她父親意外離世時所發生的一切。這讓我思索:了解如何在他人離世時提供幫助,真的是非常重要的教育。 當你年歲漸長,你一定會聽到某人即將離世的消息——你的家人會離世,你的朋友會離世(而你的敵人也是如此!)因此,你一定要做好協助他們的準備。這不僅適用於從事與死亡相關工作的人,每個人都應當學習提供協助的方法。 在他人臨終時提供協助,是我們可以給予他們最好的服務,也是最棒的禮物。何以言之?因為死亡是我們生命中最重要的時刻——死亡決定了我們的轉生。透過正確的協助與恰當的環境,你可以幫助所愛之人帶著善念平靜地辭世,進而投生善趣。 心靈的關懷最為重要 在我們所愛之人臨終時,我們當然需要照顧他們物質面的需求,然而,精神上的需求則是至關重要的。是否能以愉悅、平靜的心步入死亡,是一種心靈的關注。有些人已經為此做了準備,而大多數人卻從未思索過死亡。 如何協助臨終者? 佛教的教導中闡明,上品成就的修行者會帶著喜悅面對死亡,彷彿他們即將重返家鄉,與許久不見的家人相會。中品成就的修行者會在臨終時感到快樂舒適,並全然地確信自己將擁有一個喜樂的轉世。下品成就的修行者們則能夠無憂無懼地面對死亡,死亡完全無法煩擾他們。 西藏的大乘佛教中擁有許多強而有力的方法,可以在人們死亡的前、中、後期提供幫助。 為臨終者提供的協助有兩個部分。 一、幫助你所愛之人獲得內心的平靜 首先,最重要的是為她(他)提供心理層面的幫助,使她(他)可以在死亡時保有積極快樂的心態。對一場快樂的死亡和投生於善趣而言,在臨終時無有嗔恨與執取,是極其重要的。因此,當我們陪伴在臨終者身旁時,這是最重要的想法。如此一來,我們協助的結果就會是一個更好的轉世,以及一條通向獲得所有了悟與最終正覺的迅捷之途。這個禮物絕對是無價之寶,比一整個宇宙的如意寶還要珍貴。 二、有助益的修持 我們可以在死亡前、中、後的時間進行特定的修持,來幫助你所愛之人好好地離去,以及在下一生獲得暇滿人身,或往生至某尊佛的淨土之中。我將在以下講解每一階段所應進行的修持。 你不必想:「噢!我不知道該做些什麼!」請記住,身為一名佛教徒,一切修持的基礎是皈依——皈依佛、皈依法、皈依僧。舉例來說,在臨終時懷著強烈的信心,你可以觀想佛在你所愛之人的頭頂、猛力地祈願諸佛即刻淨除你所愛之人的惡業,並且投生善趣。即使你不了解任何其他的修持與需要專精的事情,僅憑這一點就絕對能幫上忙。 協助那些沒有理解能力的人 對於嬰兒、孩童、動物,或由於陷入昏迷、罹患癡呆症而失去理解能力的人而言,他們自己無法進行任何的修持。我們至少可以幫助他們平靜下來,帶著歡喜的心離去。 不僅如此,本書第13-18章中所介紹的許多修持方法,並不需要對方(無論是人或動物)的理解就可以使其受益。例如僅僅只是聽聞咒語、祈請文或教法的聲音,又或是看到聖像,就會在他們的心識留下正向的印記。這些印記將在臨終時使善功德的業種子活躍起來,而讓他們投生善趣。這就是我們能夠給予他們的寶貴禮物。 在協助他人之前,必須先為自己的死亡做好準備 在你協助他人之前,你需要為自己的死亡做好準備。若你反觀自心,看看內心有多少貪執;我想你會意識到自己在面對死亡以前,還有許多的工作要做,這對每個人而言都是如此。你是否已經幫助自己從對於資產的貪執中解脫出來?對你所愛之人與朋友、事業或聲望,你是否也能如此呢?明天你能喜樂地與自己的身體道別嗎? ●作者簡介 喇嘛梭巴仁波切 喇嘛梭巴仁波切是一位在國際享譽盛名的藏傳佛教大師。他孜孜不倦的服務和教導,足跡幾乎遍及各大洲。 仁波切也是護持大乘法脈聯合會(Foundation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the Mahayana Tradition, FPMT)的精神領袖及共同創始人。FPMT是一個國際的佛教專案網絡,在六個國家建有佛寺,在三十多個國家中設立禪修中心;此外,也開設健康與營養診所,以及專門治療痲瘋病及小兒麻痺症的診所,並提供臨終關懷服務。FPMT也建立學校,開展出版活動,以及全球監獄的外展計劃。 ●編者簡介 彙編|羅賓娜・柯爾汀法師(Robina Courtin) 羅賓娜・柯爾汀法師(Robina Courtin)於1970年代末領受出家戒,從此全職服務於圖登・耶喜喇嘛和喇嘛梭巴仁波切所在的FPMT。多年來,法師也在智慧出版社擔任主編,也是《曼達拉雜誌》(Mandala Magazine)的編輯,以及監獄解脫計劃(Liberation Prison Project)的執行理事;與此同時,她也是行腳世界的佛教導師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