歸零,遇見真實

一位行腳僧,1648個「向內朝聖」的日子
住持數座寺院、在全球擁有上百個禪修中心,被譽為當代禪修大師的詠給・明就仁波切於2011年六月秘密出走,展開四年半被稱為「自我自殺任務」的遊方閉關。
NT$319
NT$399
商品編號:
供貨狀況: 尚有庫存

此商品參與的優惠活動

加入最愛
商品介紹

故事從明就仁波切的溜出自己寺院的大門,朝向未知旅程的那晚開始。此舉的動機是想要拋開界定其人生的各種頭銜和地位,並探索自己存在的最深層、最隱藏面向。然而,就在四年半閉關剛開始的第三個星期,仁波切生了一場重病,這場病使得仁波切處於生與死之間的「間隙」,並經歷中陰的各個階段。在這個瀕死經驗之後,他的旅程再次充滿熱忱地展開。

仁波切在整個閉關過程中的發現,從此成為他禪修和教法的恆久意義所在。本書詳實描寫了面對身體之死和自我之死這兩種死亡的探索之旅,以及如何將這兩種經驗建立連結。仁波切分享四年半遊方閉關中的無價收穫,以及支持他繼續前行的禪修練習,展現如何把臨終的恐懼轉化為喜樂的生活。

推薦序

當我得知仁波切做出如此令人欽佩的決定,並展開相對短暫的四年雲遊時,我的內心即為此深深感動。本書呈現了尊貴的詠給・明就・多傑仁波切追尋祖師足跡的殊勝佛法修行。我確信這本書將激勵並引領每位有緣的讀者。——第十二世廣定大司徒
仁波切



 這不只是一本關於外在歷險的遊記,因為仁波切把我們帶入一段內在發現之旅,在他遇到的外在挑戰和內在掙扎的敘述中,穿插著甚深的修持指導。——傑尊瑪.丹津.葩默 



 非凡的實證和甚深的教法,讓你帶著驚嘆、不斷地往下閱讀,完全不想停頓。這是一個智慧寶藏,能伴隨心靈修持進入前所未有的深度,並賦予你人生更深的意義。——馬修・李卡德



 在仁波切獨自開始遊方閉關不久後,便立刻面對恐懼、厭惡、疾病和瀕死經驗。他願意如此詳細描述這個過程,對我自己的修道是莫大的幫助,也使得這本書成為我讀過最激勵人心的作品之一。——佩瑪・丘卓

人們常說修行是為了「放下」。放下兩個字說起來很容易,但是多少人能做到呢?仁波切有母親、外公,有他心愛的佛法教授、寺院、出家眾和無數在家弟子,他怎麼都放得下,就這樣走了?這麼長時間到底發生了什麼?我很期待仁波切這本書會告訴我們——李連杰

◆內文試閱

小心間隙

有位英國朋友曾經送我一份紀念品,它來自一個獨特的火車站——倫敦地下鐵。那是一頂鮮紅色的帽子,上面繡有金色的字樣:MIND THE GAP(小心間隙)。這是為了提醒乘客留意列車與月台之間的間隙。如果不小心的話,有可能會踩空而跌斷腿。

「小心間隙」,我告訴自己,因為間隙也存在於各道之間、存在於念頭和情緒之間。然而,不同於列車月台和火車間的間隙,這樣的間隙是很微細的,不僅很難注意到,也很容易錯過。在一次到訪新加坡的行程中,我受邀去一間樓高六層的百貨公司頂層的豪華餐廳用餐。當我們一路搭乘電扶梯上樓時,我做了一個關於空隙的有趣白日夢。我想像自己在一間大型百貨公司的地下室迷路了。我焦慮又害怕地穿梭在發電機、嘶嘶作響的鍋爐、蒸汽管、震顫的活塞和震耳欲聾的水力引擎聲之間。四周沒有窗戶、沒有空氣、沒有漂亮的商品可以買、沒有出口標誌。與這個如地獄般的氛圍形成對比,六樓是最高的樓層,也就是我將被帶往用餐的地方,那兒有著粉色的大理石地板、玻璃隔牆、開滿鮮花盆栽的陽台。每週七天、每天二十四小時,電扶梯從地下室的地獄道上升到天人居住的天道,再下降返回,恰好可以反映出心境轉換的持續流動。

站在電扶梯上,我發現我們沒有辦法只搭乘一座手扶梯就能從底層直達頂樓,反之亦然,每到一層樓,我們就必須走下電扶梯,再踏回另一座手扶梯。換句話說就是「那裡有個間隙」。透過修持,我們可能可以覺知到「介於之間的空間」(the space in-between)——介於我們每個念頭之間,介於每種心情之間,介於每個感知之間,以及介於呼氣和吸氣之間的空間。

為何這個間隙如此珍貴?比方說我們看著多雲的天空時,有一些雲會比另一些雲更明亮,有一些雲則會比另一些雲更灰暗;它們移動得有快有慢,呈分散狀、變換不同形狀、消融於彼此。突然間,雲散開了,在一瞬間,我們能夠瞥見太陽。雲層的散開就是一個間隙。那些雲層就是心未經訓練時所呈現的正常形式,無止境地抱怨我們的生活、餐點、行程、病痛、過去的問題和投射。此外,這些念頭源自於我們過往的心理歷程和社會制約條件而生起,然後經過欲望、貪念、瞋怒、嫉妒、傲慢等情緒的塑造而穿過我們的心。層層浮雲流動著,飄移到心中,再從心中飄走,速度時而緩慢時而狂暴,製造出驚奇或是激發出恐懼。我們有可能深陷於自我編造的故事情節中,甚至不去嘗試了解雲層的背後是什麼。或者,我們可能誤將這一連串流動如雲般(the mind-cloud)的念頭,視為雲層下的本然心(natural mind)。但是如果我們留意的話,就會認識到這個間隙——介於念頭與念頭之間稍縱即逝的空間。

●作者簡介

詠給・明就仁波切(Yongey Mingyur Rinpoche)
1975年出生於尼泊爾,是著名的禪修大師祖古烏金仁波切最小的兒子。明就仁波切十一歲開始正式進入佛學院學習,兩年後開始他的第一次三年閉關。
明就仁波切的教學風格融合了藏傳佛教教理和實修,以及現代西方科學和心理學。他建立了國際德噶和亞洲德噶兩大非藏語禪修社團,在亞洲、歐洲和美洲推動禪修,同時也指導和管理尼泊爾、印度以及西藏的德噶寺和佛學院。明就仁波切著作了兩本禪修暢銷書《世界上最快樂的人》和《你是幸運的》,以及《帶自己回家: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》、《請練習,好嗎?》和兒童禪修畫本《小吉寶貝》。
2011年6月,明就仁波切開始了他第三次的三年閉關。2015年結束閉關後,仁波切回到住持的寺院,並持續在全球各地巡迴教授「開心禪」(Joy of Living)與解脫道(Path of Liberation)等等課程。
仁波切相關著作:
《世界上最快樂的人》——橡實文化(2008年)
《你是幸運的》——眾生文化(2010年)
《小吉寶貝:明就仁波切的小朋友開心禪》——眾生文化(2011年)
《請練習,好嗎?明就仁波切「開心禪」引導》——眾生文化(2011年)
《帶自己回家: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》——眾生文化(2015年)

●譯者簡介

妙琳法師
原籍中國,畢業於加拿大勞理埃大學(Wilfrid Laurier University)音樂系。自2007年起跟隨明就仁波切的教法。譯有《帶自己回家:藏傳佛法前行修持指導》、《無畏獅子吼:大圓滿之甚深教法》、《除障第一:蓮師伏藏法「普巴金剛」暨「金
剛薩埵」實修引導》等書。

規格說明
運送方式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