禪修一定要正襟危坐,才能與妄念抗衡嗎?其實只要打開對自我的設限,隨時隨地皆在動中修行! |
請看以下創巴仁波切精彩語錄!
■讓世界靜下來,或讓自己靜下來? 如果我們在家裡打坐,卻不巧住在鬧區,我們無法因為自己需要安靜而讓車子都停下來,至少可以讓自己停下來——我們可以接受噪音,噪音當中也包含安靜。我們要讓自己安靜,而不是要世界安靜,如同佛陀所做的一樣。 ■當下接納 想安靜,不是得趕走聒噪的鳥兒;想安靜,不是得制止空氣的流動或河水的奔騰。接受它們,你就會感受到寧靜,它們是寧靜的一部分。想經驗寧靜,重點在於不排拒,並盡量利用當下的一刻;不論是怎樣的情境,都接納它、尊重它。 ■自我,只是個大氣泡 我們試著將自己與外界隔離,這是給自己製造了一個巨大的氣泡,那個大氣泡,包含的不是空氣和水,而是恐懼與對外在的反射,完全堵塞了新鮮空氣的進入。那大氣泡就是——自我! ■溝通 言辭並非唯一的溝通方式。在我們尚未說出什麼、甚至只說「哈囉!」或「你好嗎?」的時候,溝通已然開始。有時在我們講完話之後,溝通仍然持續。 ■沒有障礙 如果一個人能夠直視當下,不受過去或對未來的期望所影響,而只看到當下那一刻──那一刻對他而言就沒有障礙存在。只有與過去或與未來的期望有所聯想,障礙才會產生;「當下」是全無障礙的。 ■完全敞開 上師是一扇門,弟子是另一扇門,當兩扇門同時打開,即產生全然的虛空,二者全然地合一,這就是「二心交會」……傳法,原只是雙方面完全敞開,毫不保留地開放。 ■練習 請練習「什麼都不做」。 |